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然而却面临产量巨大、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不足的尴尬局面,中国白 酒“走出去”势在必行,中国白酒又该如何突破难题,走向国际化?
一直以来,中国白酒在国际消费市场都呈不温不火的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02家(其中大中型 企业617家),总资产达9000.25亿元,进出口总额36.85亿美元,比2010年增 长71.96%,进口额28.39亿美元,出口额8.46亿美元。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然而却面临产量巨大、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不足的尴尬局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白酒占世界烈 性酒生产量的37.6%,但是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却不到8%。为何作为中国白酒 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却一直未能像象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等其他烈 酒在国际范围内广受消费者认可。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智享汇”业沙龙第一季表示:大量跟随一带 一路战略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员工及移民,将中国的饮食文化和饮酒文化同 步带到了当地,并有所渗透,“高举高打”的推广不如依靠走出去的企业和 国人,从第三世界开始逐步影响世界。走出去既要适应别人,也要影响别人 适应我们。中国崛起的未来一定和中国酒业的崛起伴随在一起,和一带一路 大战略伴随在一起,为中国的发展,为中国,为世界做贡献,中国酒行业一 定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继陆家嘴之后张颐武也提出企业走出国门,利 用世界市场发展自己,我国本土酒企走出去迫在眉睫。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尽管诸多酒企已经纷纷展开酒类国际化的探索,我 国白酒企业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内市场疲软造成产能过剩问题,企 业更好的利用世界资源、整合世界资源发展自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白 酒的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但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白酒依然停留在较浅 层面上,外加中国白酒行业产能持续增长,国内市场饱和问题突出,中国白 酒“走出去”势在必行。
那么中国白酒又该如何突破难题,走向国际化呢?
做中国酒文化的继承者
中国白酒源于东方农耕文明,酿酒起源于超过一万年的新石器磁山文化时期 ,已有数千年的技艺和文化传承,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载体。
作为是世界公认的发酵和蒸馏技术的鼻祖,中国白酒的酿造技艺仍属于我国 独有的知识产权,是可以肩负中国民族产业的最重要符号,中国白酒工艺传 承、酿酒技术、饮酒器具独具中国特色。
练好白酒品牌的“内功心法”
与欧美、日本跨国公司不同,中国企业出海的发展过程呈现出更多开放兼容 、坚韧不拔和工匠精神。中国品牌“工匠”有着敬业、坚定、踏实,对自己 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消费需求与白酒行业发展促使亟需来一场中国白酒的品质革命,中国白酒的 健康属性已被现代科学证明,白酒含有益人体健康的物质达100多种,中国白 酒破题国际化重在品质和产品核心竞争力。
因此,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质量,提升品 牌竞争力,练好品牌的“内功心法”以现代科技与传统酿造工艺相结合的技 术手段,打造白酒科研新高地对“工匠精神”进行传承与创新。
做大国白酒品牌“走出去”的探索者
中国有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文化追求,白酒能够作为国际交流的纽带。随 着中国制造影响世界,中国需要有几枚在国际上‘叫得响’的白酒品牌,也 需要白酒领袖扮演好国际化探索者的角色。
据了解,作为中国白酒国际化先行者之一,近年来,古井集团逐步确立了“ 打造国际化新古井”战略目标,频繁亮相国际活动。自2014年以来,“中国 酒文化全球巡礼”的脚步已经先后走进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哈萨克 斯坦、保加利亚、新加坡等国;2010年至2017年连续携手上海世博会、韩国 丽水、米兰世博会、阿斯塔纳世博会;2018年第五次亮相上合盛会,成为上 合组织工商论坛合作伙伴。
在大国崛起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白酒距离真正的白酒国际化任重道远。这 需要白酒企业“抱团出海”,与世界各国嘉宾牵手,与全球经济发展对话, 用中国文化、中国味道、中国品质、中国智慧共同推动中国白酒与世界优秀 酒类品牌交流,让世界举杯中国白酒。